- 2025-05-28
Amy Edmondson:透過失敗釋放成長|atd Keynote

對企業領導者與人才發展從業者而言,面對快速變動與不確定的未來,「如何從失敗中創造價值」已成為當代最關鍵的能力之一。今年 atd25 年會邀請哈佛商學院教授 Amy Edmondson,以其全球影響力的「心理安全」與「智能失敗」理論,引領我們重新定義失敗的價值。
不是所有失敗都應被視為風險或無能,而是應區分「基本」、「複雜」與「失敗智慧」,進而培養出真正能驅動創新與學習的組織文化。透過這場深具啟發性的分享,Amy 為管理者打開一條從錯誤中前進的道路。
講者:Amy Edmondson
講題:Unlocking Growth Through Intelligent Failures: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f Embracing Fallibility
撰寫者:Mandy

【前言】重新定義失敗,是人才發展與領導力的下一場革命!
在今年atd 25年會中,受邀的第二位keynote,是來自哈佛商學院教授暨暢銷書作家艾米‧艾德蒙森 (Amy Edmondson)。她的演講聚焦於「智能失敗」與「心理安全」兩大核心概念,探入探討其在教育與組織創新中的關鍵作用。
透過atd年會的精彩內容與Amy深具影響力的研究觀點,從中提到在探索新領域時,應以學習為目標,勇於面對錯誤,並善用每一次的經驗獲得成長契機。
她提出,心理安全是促進團隊合作與創新的基礎,領導者需營造開放氛圍,鼓勵成員表達與反思。透過實例與理論的結合,帶領參與者重新定義「失敗」,不再將其視為風險與錯誤的象徵,而是一種有策略、具啟發性的過程,是推動個人與組織進步的關鍵動力。

【摘要】「心理安全」+「智能失敗」,打造真正能學習與創新的組織基因
艾米‧艾德蒙森 (Amy Edmondson)在演講中分享「失敗的類型」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類型一、基本失敗(Basic Failure)
係指在熟悉的領域中,因可預防的人為錯誤或程序疏忽,導致未達成預期結果的失敗。
這類失敗通常有明確的「正確做法」,但因為某個步驟未被正確執行而導致出錯。
這類失敗的特徵有:
·發生在熟悉的領域,例如:日常操作、例行工作等。
·存在明確且可遵循的正確做法。
·通常由單一、可識別的原因引起,例如人為錯誤、程序疏忽等。
·其備高度的可預防性,可以透過訓練、流程設計與監督機制來避免發生。
【案例解析】在2020年,花旗銀行(Citibank)一名行員在操作轉帳系統時,誤將部分應還款的 900 萬美元轉帳給多位借貸者。由於這筆操作在形式上並無明顯異常,法院最終裁決這筆款項不能追回,而這起失誤造成花旗銀行產生實質財務損失與重大聲譽影響。
類型二、複雜失敗(Complex Failure)
是由多個因素交織而成的失敗,這些因素單獨存在時不會導致災難,但若在特定情境下同時發生,便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Edmondson 強調,這類失敗通常不是個人錯誤,而是系統失靈的結果。
這類失敗的特徵有:
·發生在熟悉的領域或任務當中。
·無單一主因,通常是多個看似瑣碎但關鍵的錯誤或疏忽同時發生。
·即使具備專業與經驗,也可能因情境變化而無法立即察覺風險。
【案例解析】Tory Canyon油輪在英國海峽以全速狀態撞上礁石,撕裂 14 個油槽,造成1,300 萬加侖原油外漏,成為英國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深入調查顯示,這個災難的發生並非單一錯誤,而是匯集了多個小失誤與突發情況交織而成的結果:「船長急於趕上有利潮汐,否則需等待一週才能通過、船長前一晚熬夜,判斷力受影響、副駕駛未經授權下改變航向、突如其來的濃霧與龍蝦船干擾…」等多重因素匯集而成。
類型三、智能失敗(Intelligent Failure)
指在探索未知領域時,基於合理假設,並經過謹慎設計與執行,所產生的可預期且具學習價值的失敗。這類失敗並非是因為疏忽或錯誤,而是因為我們正在嘗試尚未被證實的可能性,是創新與進步的必要代價。
這類失敗的特徵有:
·發生在新或不熟悉的領域中。
·有合理的成功預期與理論依據。
·設計良好,風險與規模可控。
·明確以「學習」為目的。
【案例解析】Eli Lilly 研發一款名為 Alimta 的抗癌藥物,在早期的安全性試驗中表現良好,團隊也對其療效抱持審慎樂觀。然而,在第三階段的試驗中,該藥物並未達到預期療效,試驗最終宣告失敗。Amy表示這是一個典型的「智能失敗」案例,因為它發生在探索新療法的過程中、研究團隊基於合理的科學假設,有成功的可能性、試驗過程設計良好、規模可控,並非資源浪費;雖然失敗卻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與洞見,有助於未來療法的開發與調整。

【旭聯atd研究中心觀點】 學會分類失敗,打造不怕錯、會從錯中成長的團隊文化
回到企業環境中,以往都會認為「失敗」全都是一樣,失敗就是失敗,不論原因與情境,都用同一種方式來討。然而,只有當我們學會將「失敗」有效的區分類型,再展開因應的檢討改善措施,才能從中提煉經驗、促進學習。就像電影「腦筋急轉彎」裡面所述:開心固然很受歡迎,但人們往往是從失敗或悲傷中才能習得智慧。
Amy強調,她並不是在鼓勵放棄努力,而是不用因為失敗而覺得前功盡棄。對於「失敗」,Amy提出了三個實務建議:
1. 培養學習型組織
鼓勵提問與反思:例如「我們遺漏了什麼?」這類問題能激發創新思維。
建立回饋機制:讓檢討不是指責,而是納入流程中的一環。
2. 設計可學習的實驗與測試
小規模試驗(Pilot Test):在推動新專案或產品前,先進行小 範圍測試,邊做邊學習,而非追求一次到位。
預期失敗、設計回饋:不要怕出錯,在計畫中預留空間處理可能發生的錯誤。
3. 推動智能失敗文化
區分失敗類型:教導認識「基本失敗」、「複雜失敗」與「智能失敗」的差異,知道怎麼改才能知道怎麼學。
舉辦失敗分享會:例如「失敗派對」,鼓勵團隊分享經驗與學習,轉化挫折為養份。
最後,Amy鼓勵我們要以科學的方式來看待「失敗」,正確的區分並反思,我們就能不斷地學習、改進、再出發!
關於旭聯科技 SUNNET Technology
創立於 1996 年,旭聯科技為亞洲指標性教育科技公司,服務橫跨企業學習、校園教育與長照科技,致力以科技賦能人才成長。核心產品包含 XUMI 智慧學習平台、TAN-JI等 AI與雲端數位平台,已協助超過 400 家機構推動數位學習與知識共創文化。
更多資訊請洽:
Email:sales@mail.elearn.com.tw
網站:https://www.sun.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