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d25精華 – 旭聯atd分享會 Collective Insights.

旭聯教育科技集團日前赴美國參與在華盛頓舉辦的全球最大人才發展協會atd25國際年會, 7月18日舉辦「atd25年會考察成果分享會」,吸引逾百位人資主管及企業高階主管出席。

此次活動聚焦於atd25年會主題「Collective Insights. Lifelong Learning.(集體洞見,終身學習)」,針對AI時代的職場變局與人才發展挑戰,帶回國際最新HR趨勢,提出企業數位轉型下的人才培育新解方。

旭聯科技執行長黃旭宏指出,旭聯多年來持續參與atd國際年會,掌握AI浪潮在全球帶來人資在人才發展轉型的方向。此次旭聯團隊將赴美考察成果,𢑥整五大核心議題於大會中進行分享,分別是:回饋與科學的改變—從學習科技到領導力、如何駕馭變革中最難的一段、如何提升神經多樣性員工的職場幸福感、跨世代數位學習未來發展與AI時代培養人工智慧素養,各類主題深入解析並提供確實可行的人資培訓策略,致力協助台灣企業掌握未來競爭力。

【演講精華】回饋與科學的改變:從學習科技到領導力|Health Care & Learning Science

講者:旭聯科技/林家正 總監
講者:旭聯科技/汪帝佑 前端工程師

當今組織中,回饋與領導力不再只是軟性議題,而是驅動績效、留才與變革的關鍵槓桿。由 旭聯科技 林家正 總監 與 前端工程師 汪帝佑 聯合主講,分享從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安全的視角,重新理解回饋的機制是如何影響大腦、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並進一步探討 – 為何多數領導力課程無法落地?如何透過持續回饋與行動轉化,真正改變領導行為?

一、回饋為何難以啟動?
科學研究觀察到人類在接收到回饋的當下,腦中的「社會痛覺區域」與「威脅防衛區」會被迅速啟動,導致防禦性情緒與誤解的產生。這並非個人脆弱,而是人類大腦的本能反應。

二、有效回饋如何驅動績效?
根據 Gallup 調查,有收到正向具體回饋的員工,其生產力可提升2.8%至8.9%,離職率可降低最多至14%。這代表持續且個人化的回饋文化,將直接牽動組織績效與人才穩定性。

三、領導行為轉化的三大挑戰
許多領導力課程在課堂內熱血沸騰,但回到工作場域後卻難以落地。其原因包括:缺乏後續的回饋與陪伴、無法連結個人特質與工作情境、缺乏日常可用的實務工具。

四、心理安全感四階段
從「被接納的歸屬安全感」,到能「勇敢表達反對意見的挑戰安全感」,一步步打造出團隊間真正的信任與創新文化,這是高績效組織的隱性基礎。

本場分享以「回饋科學 × 領導行為轉化」為主軸,從科學研究出發,對照實務案例,揭示企業若想培養高績效團隊,必須打造高信任、高回應的對話文化,並善用科技與個人化支持,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與文化。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高績效從對話開始:神經科學重塑領導者的回饋策略

【演講精華】高績效變革團隊:如何駕馭變革中的最難的中段|Talent Strategy & Management

講者:旭聯科技/張莉敏 產品經理

在變革成為日常、AI 推動工作型態持續轉型的此刻,管理者與企業最常面對的挑戰,不再是制定一個完美計畫,而是如何引導人們從「抗拒」走向「行動」。旭聯科技產品經理張莉敏,在 2025 atd分享會中,以一場充滿溫度與洞察的演講,帶領現場 HR 與主管們看見:每一次的行為轉變,都是從一場好的「對話」與「回饋」開始。

她以美國華盛頓 atd 年會上著名講者 Michele Mollkoy 的觀點,從「變革曲線圖」出發,指出人在變動初期常伴隨否認、憤怒與焦慮,這些情緒非但不應壓抑,反而是轉變與接納的起點。回饋若能被正確地傳遞與接收,不僅能撫平情緒,更能成為促進個人學習與文化升級的催化劑。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強調「抗拒行為」往往是一種偽裝的訊號。例如說「我不會」,可能不是真正的技術問題,而是來自動機缺乏、恐懼失敗、甚至是過往創傷記憶的延續,理解這些內在心理過程,是領導者開啟有效對話的第一步。

講者也點出多數組織回饋無效的根本原因:忽略心理安全感、缺乏持續陪伴、回到崗位後沒有即時支援機制。她呼籲領導者應該成為「情緒的承接者」,用具同理的語言去設計行為引導,並透過透明、持續的互動工具(如數位平台、即時回饋系統)建立高信任與高回應的文化。

她最後以音樂的比喻作結:「變革就像一首樂曲的中段,總是最混亂、也最難演奏,但只要用心聽、願意陪伴,終究會迎來最動人的主旋律。」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高績效變革團隊:如何駕馭組織變革最難的中段?

【演講精華】如何提升神經多樣性員工的職場幸福感|Talent Strategy & Management

講者:旭聯科技/陳美吟 總監

「神經多樣性者不是怪異,而是尚未被理解的特別。」旭聯科技總監陳美吟在 atd25分享會中,以這句話引發在場與會者的深思。

此次分享從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自閉症光譜到語言學習障礙,說明神經多樣性族群雖在傳統職場中常面臨誤解與排除,卻也具備高度專注、細節洞察與非線性思考等潛能。

在AI、自動化快速演進的現在,組織多元已成常態,然而真正能夠被看見與接納的「差異」,卻仍常被忽略。以《良醫墨非》與《非常律師禹英禑》兩齣熱播劇,具象化說明神經多樣性者所面對的挑戰與潛能——他們可能在日常互動中感到困難,卻也能用獨特視角破解團隊難題,這並不是例外,而是尚未被看懂的能力。

她指出,隨著組織越趨多元,企業應超越「制度平等」,走向「認知差異的理解與支持」。講者舉麥當勞的案例為例:導入自助點餐系統後,讓人際互動壓力較大的員工能轉向更適合的位置,保留人力、提升效率,也讓多元員工發揮所長,這正是企業從包容邁向共融的具體實踐。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神經多樣性教練:企業該如何轉化潛力為績效?

【演講精華】跨世代領導力:打造心理安全的職場環境|Future Readiness

講者:旭聯科技/黃千珮 人資副總監

隨著人才結構的快速演變、學習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AI工具進入日常工作的現實,人資相關從業夥伴面對的挑戰除了是「招募與培訓」,還是深層的文化重塑與學習模式再設計。在旭聯科技atd25的學習觀察中,旭聯科技黃千珮人資副總監提出三大必須正視的趨勢議題:

一、世代融合的溝通斷層正快速浮現
從X世代、Y世代到Z世代乃至即將進入職場的Alpha世代,對於學習方式、價值認同、職場互動的期待明顯不同。企業若無意識設計共學與互動場域,將面臨團隊認同感流失與人才斷層風險。

二、「一體適用」的學習模式逐漸轉變
新世代更強調「個人化的彈性學習」,他們重視自主性與目標導向,對於傳統的線性訓練流程興趣缺缺。企業需轉向模組化、多元入口、結果導向的學習設計,讓人才在保有選擇權的情況下自我驅動。

三、AI工具改變效率外,還是角色定位的轉變
在AI成為日常輔助的時代,工作型態從「人對人」變為「人機協作」,組織需思考如何為不同世代設計數位共學經驗,並透過新科技重新定義績效與產出標準。

最後以系統面與人本視角交叉分析,指出:「HR從協助部門,轉向成為引導文化共創與人才轉型的策動者。」進一步提出雙向導師制、混齡學習圈策略,協助企業在變動中找到穩定的人才發展策略。面對新世代人才價值觀的改變、心理安全感的重視,以及技術介入下的新任務分配模式,HR的角色定位逐漸從支援部門,轉而成為組織變革的引導者與設計者。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以學習驅動績效:營造學創並進的組織環境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Al + Human:高潛力人才培養新解方

【演講精華】跨世代數位學習發展:數位學習標準|Future Readiness

講者:旭聯科技/張家銘 研發工程師

在企業數位轉型與 AI 加速推進下,「學習科技」除了是工具,更是一種人才發展戰略。旭聯科技於 atd25分享會中邀請旭聯工程師 張家銘,深入拆解國際數位學習標準的演進歷程,帶領現場人才發展專業者從技術迷霧中抽絲剝繭,看見真正適合自己組織的學習標準。

在分享中,講者詳細介紹了三大數位學習標準的演進脈絡:

一、SCORM|數位學習的起點
出身於美國軍方的飛行訓練標準,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成為全球最廣為應用的學習標準,強調「可分享」與「可重複使用」的課程模組,能追蹤學員進度、成績、完成狀態與通過標準,適合基本學習追蹤需求。

二、xAPI|解鎖非典型學習行為
xAPI(Experience API)誕生自學習行為細節追蹤的需求,不再受限於 LMS 系統。可記錄學習者在任何平台上的行為,例如「在 YouTube 看完咖啡拉花影片」,並轉化為結構化資料,支持更精細的學習歷程紀錄與學習證據建構。

三、CMI5|整合兩者優點的新標準
CMI5 結合 SCORM 的課程結構與 xAPI 的行為追蹤,專為 LMS 與學習內容互動而生,是企業導入個人化與資料驅動學習的有力工具。

講者指出,不同產業與企業規模對學習標準的需求大相逕庭,例如:中小企業與製造業,偏好 SCORM,重視相容性與建置成本。大型或跨國企業可考慮導入 xAPI 與 CMI5,有助於整合內部 BI 系統與追蹤複雜學習場景;數位學習標準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的選擇。

在選擇數位學習標準時,應超越 IT 專案思維,回到「學習行為 × 組織目標」的本質。透過講者從工程師技術視角來詮釋學習科技的應用視角,本場atd分享會除了解答 HR 對學習平台的技術困惑,更提供一套從商業目標出發的決策框架。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數位學習標準3選1?SCORM、xAPI、cmi5 選用指南

【演講精華】Z世代工程師的AI學習之旅|Future Readiness

在此次atd分享中,Z世代工程師陳奕安以 atd25 中 Zach Pendleton 的專題〈Scaling Learning Infrastructure for the Future of Work〉為起點,觀察並回應當前企業學習所面臨的三個結構性變化。

當AI與自動化重塑工作場景,企業學習也正面臨三大結構性挑戰:

  • 技術變遷快速,導致技能落差不斷擴大
  • AI進駐加速職務輪替,迫使人才需即時轉型
  • 傳統以內容為核心的長時數、一致性學習框架無法因應任務彈性與個別差異

一、任務驅動的精準學習設計: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針對上述挑戰,奕安分享他自身從「後端工程師轉向學習前端開發」的實戰經驗。他指出,當面對一項全新任務時,與其投入時間去修習完整的線上課程,不如反向拆解任務本身,把它分成「前端環境建置」、「元件設計」與「API 串接」等模組,針對每個模組即時尋找解決方案,再透過模擬練習或實際專案應用進行強化,這樣的「精準學習」能大幅提升效率與成效。

二、AI強化回饋與行為分析:打造個人化學習引擎
AI的加入則徹底改變了過去「靠自己翻資料解題」的學習習慣。奕安回憶,在過去面對debug或專案卡關時,常需耗費大量時間查閱論壇或文件。而現在透過 AI 工具的應用,他能夠快速將問題丟給模型,由AI協助解析盲點,甚至推薦出相關的資源與解法,讓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得更有系統、更有效率。

三、學習成果的實質回報:從投入時間到創造價值
這樣的經驗也呼應 atd 對未來學習的預測:學習是嵌入在日常任務與組織目標持續進化的歷程。企業若能掌握這樣的架構,除了能加速人才養成,更能培養員工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建構出具韌性與創新力的學習型文化,真正做到「讓學習成為成長的引擎」。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AI × 文化:如何重塑企業學習生態系統

【演講精華】AI時代培養人工智慧素養|Future Readiness

講者:必應創造(股)公司/Celine CHEN – HR Manager

在生成式AI迅速改變工作模式與人才需求的當下,人才的「AI素養」將逐漸成為企業中高階主管與HR不可忽略的轉型關鍵。本場atd分享會中,旭聯科技與知名活動企劃公司「必應創造」,共同帶回來自美國華盛頓 atd25 年會的第一手觀察與行動反思,從AI素養出發,深入探討如何打造未來競爭力。

在atd25年會中,Celine 特別聚焦於「人工智慧素養(AI Literacy)」主題。她指出,多數人談AI時聚焦在技術與工具本身,卻容易忽略一項更深層也更關鍵的能力:如何正確地理解、應用與反思AI所帶來的結果與風險。AI素養不單是「會用AI」,而是要包含多重能力的整合,包括:主動解決問題、辨識資訊真偽、理解資料倫理與確保資訊安全。

她舉例說明,在AI廣泛應用於教學現場的情境下,學生可能會依賴AI完成作業,失去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現象突顯出「AI素養」不只是科技議題,更是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課題。Celine指出 AI 素養除了是使用工具,更包含以下幾項核心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應避免依賴AI導致失去主動學習力)
  • 辨識資料真偽的能力(針對生成式AI的內容判斷)
  • 資訊安全意識(輸入敏感資訊需有倫理考量)
  • 技術背後的社會倫理與責任感

另一方面,Celine也觀察到AI正在全面性地重塑我們對學習的想像與行為。過往我們習慣於「教室式、集中式」的訓練模式,如今則被「個人化、自動化」的數位學習所取代。不論是AI教師、即時翻譯、跨語言學習資源,都讓學習無所不在、學習者無所不能。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學習將與AI高度融合,企業若不重新審視學習策略,將無法有效銜接新世代員工的學習需求。

在談到企業該如何實踐AI素養推動時,Celine也提供了三個具體且務實的行動指引:

  • 從教育開始建立觀念:釐清面對AI需要培養「問對問題」與「解釋結果」的能力。
  • 培訓結合實境情境:將AI應用納入員工的真實任務中,促進「即學即用」的學習動機。
  • 搭配工具導入與制度引導:例如引進能追蹤學習歷程的平台、設立AI使用規範與安全守則。

在分享的最後,感性地談到她此行最深的體會。她提到「AI素養不只是了解AI,更是了解人與AI共存的方法」。透過這次與旭聯的協作、與atd的接軌,她看見台灣企業在國際舞台上的潛力,也更有信心將這些觀點轉化為行動,在自己的組織中落地。

【👉點擊延伸閱讀】atd25精選|AI驅動領導力革新:重構學習、職涯與團隊潛能

【演講精華】高峰座談會|Collective Insights. Lifelong Learning.

講者:旭聯教育科技集團/黃旭宏 執行長
講者:旭聯教育科技集團/謝京叡 教育長
講者:必應創造(股)公司/陳瑞青 人資經理

活動亮點之一的高峰座談,由旭聯教育科技集團黃旭宏執行長、謝京叡教育長,以及必應創造(股)公司人資經理陳瑞青共同就未來企業人才發展進行深度對話。

一、從數位學習走向心理安全:人才發展的核心是情緒與關係
在座談會開場,旭聯科技執行長黃旭宏以全球政經局勢與AI技術加速為背景提到:「企業經營的條件從未穩定過,但領導者的責任正是在於不斷預想風險、找出解方、與夥伴共創未來。」

對於旭聯近年投入在AI應用與人才科技的開發,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工作者能夠擁有「數位分身」來加速知識習得、任務完成與決策效率。「但領導者的首要任務,仍是在混沌中創造確定感,這比技術更重要。」

黃執行長指出對於未來學習系統的發展,透過情緒、知識與關係網絡,連結個體的工作軌跡與幸福感。他強調,學習科技的終極目標不是效率,而是「提升歸屬感與正向回饋」,才是留才與激發潛能的根本。

二、組織正在轉型為「啞鈴型結構」:人才要往「獨當一面」進化
旭聯科技教育長謝京叡從「教育百年樹人」的視角切入,指出:過去組織像金字塔,有大量的中階管理者作為「轉運站」;但在AI與自動化快速滲透的當下,這些中階角色將快速消失。

「未來組織將像啞鈴,一端是頂尖人才與創新者,一端是執行自動化任務者,中間若無轉型力,將被擠出。」謝教育長強調,HR的任務已從招募與福利管理,轉向「打造每位員工皆能獨當一面的學習者與決策者」。

三、HR角色再定位:從制度執行者轉為數位素養教練與文化建構者
來自必應創造的人資經理陳瑞青(Celine)分享她從atd回台後的第一個行動:「我馬上導入了一堂AI素養課程,幫助年輕同仁理解什麼是AI、怎麼用、為何要用!」

Celine直言,Z世代員工對學習的期待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不要制式化、不愛坐進教室,而更需要即時、多元、有趣的數位學習設計。因此,HR角色正從制度執行者轉為學習體驗設計師、數位轉譯者與文化建構者。

結語:在變動中成為引領者,讓學習驅動未來
AI驅動的浪潮改寫企業對「學習」與「人才發展」的想像。在2025年atd年會的洗禮下,旭聯科技除了帶回最前線的國際趨勢,更透過自身深耕多年的教育科技實力,於本次分享會中提出多元且具落地行動力的洞察與實務策略。

從神經科學與心理安全感談回饋科學,從抗拒行為的理解談變革領導,從神經多樣性的接納談職場幸福感,從跨世代融合談文化重塑,最後回到數位學習標準與AI素養的全面升級,這一場跨界融合的知識饗宴,讓彼此觀點相互碰撞,更是對未來組織轉型的集體預演。讓我們持續攜手牽起企業與人才,共同打造一個學習驅動、文化共創、以人為本的新世代職場。

延伸閱讀|深入了解atd25分享會亮點與旭聯科技的觀點

若您對本次旭聯科技於 atd25 年會考察後的洞察與行動轉化有興趣,以下新聞報導與專文可作為進一步了解的參考資料:

AI浪潮來襲 旭聯科技發表atd25年會人才培育趨勢洞察
【👉點擊閱讀報導】聯合新聞網(2025.07)
從全球最大人才發展盛會 atd25 帶回最前線的AI時代趨勢,旭聯科技聚焦人才韌性、數位學習標準與組織文化轉型,提出具體可落地的策略與行動方案。

從回饋到行動:旭聯atd分享會直擊組織學習的關鍵轉變
【👉點擊閱讀報導】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2025.07)
報導深入剖析旭聯團隊於atd年會觀察到的五大核心議題,並實地紀錄台灣分享會現場觀點,呈現數位學習與心理安全文化的交集與挑戰。

活動專頁|atd25國際年會成果分享會
【👉點擊延伸閱讀】前往專頁:旭聯科技官方網站專頁
收錄完整議程回顧、演講精華重點與講者訪談內容,為無法親臨現場者提供資訊補充。

旭聯atd分享會媒體報導

【關於旭聯科技】
創立於1998年,旭聯科技是亞洲領先的教育科技與數位學習解決方案提供者,專注於人才發展系統、企業學習文化建構與AI教學應用設計,致力實踐「科技助人」的核心理念,推動人才永續與組織共學的國際未來。

官網|www.sun.net.tw
atd25 展位|Booth #924
媒體聯絡|sales@mail.elearn.com.tw

Scroll to Top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