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花絮】突破訓練成效評估的思考與分析|旭聯共好成長營


旭聯共好成長營 蘭堉生 首席顧問

第三站,突破訓練成效評估的思考與分析|士才管理諮詢 蘭堉生 首席顧問




提升訓練成效,需要在心中建立起一套訓練流程的架構,這個架構涵蓋訓練前出要做什麼,以及訓練後的評估重點。


此外,除了在心中建立一套訓練架構,身為訓練人員,我們還要反問自己:


  「訓練成效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旭聯共好成長營邀請到蘭堉生老師與我們一同來探討,訓練思考的深度洞察。




1.訓練評估是「評」什麼?


蘭堉生老師從課堂一開始,透過問題引導我們思考「訓練評估要評什麼?」


首先要回到問題的重點「評估什麼?」這是最初,也就是學員來上課前的狀態衡量。


找出當下工作所需要的KSA(Knowledge, Skill and Attribute 知識、能力與特質),才有能掌握此次訓練的主軸,是提升KSA的哪個面向,同時現有狀態與期望訓練後的狀態在哪。


所以,訓練評估的起始點,就需要回到源頭,也就是先衡量指標與現狀,這時你就擁有這把評估的尺。




2.訓練本質:喚起自主學習動機


訓練到最後,很多組織會提出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的概念,這其實代表有達到訓練的本質。


因為訓練的本質,不是你讓人盯著書籍看就會學到,如果沒有閱讀、思考理解內容的意思與邏輯架構,就只是看過後,然後就忘記。


所以比起訓練什麼,身為學習發展者更要從「如何喚起『自主學習』的動機?」這一層思考,讓整個訓練體系,發展成一套自我運作的學習生態。




3.訓練行為的展開

然而,即便學員有學習動機,知道學習這些內容是為了工作或未來個人發展有關,但是要如何檢視學習成果,這又會是另一項挑戰。

往往會因為不知道學習成果是要表現出什麼行為,或是沒有實際空間把所學運用在工作上,導致學習看不見成效。

所以對於訓練評估的最後一哩,是讓管理者對學習內容的認識與了解,更是訓練評估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是在課前了解管理者對這門課程的期望,包含:需要獲得哪方面的成效、管理者怎麼規劃實踐學習的行動計劃。這些準備會讓評估結果,實際呼應到管理者的需求。

整體回顧,訓練評估是一套流程思維。從最初分析要評估什麼,以及與管理者對焦評估指標,當我們規劃訓練內容時,才有明確的指標來定義成效。



旭聯共好成長營 蘭顧問




bottom of page